終於有人不平衡 來電說我過太爽了啦
掠狠話說他也想辭職不幹
阿就...... 我也是很認真地運動上課看書念英文的好嗎
乘勝(!?)追擊再接再厲 晚上六點多從承德回來後跑去吃個慕名已久的餡老滿餃子
有一句話說: 舒服不過躺著 好吃不過餃子
我喜歡吃水餃 小學時曾以餃子皮的彈力為主題做過科展拿過獎 我就是在那時候學會煮水餃的
家裡也常常包餃子 春天韭菜盛產時爸媽自己桿水餃皮調餃子餡 做出來的餃子有滿滿的韭菜香氣
來到中國北方 麵食是一定要try一下的!!
餡老滿在中國大陸有好幾間分店 去年甚至展店來台灣 看到他經營如此成功 讓我充滿期待
想說來實地考察她的水餃有何過人之處 可以借鏡學習一下
查到離旅館最近的一間東四分店
轉道地鐵五號線後往北 在張自忠站下車 然後沿著東四北大街往南走
因為我再度邊走邊晃邊亂看 又彎進水果店帶了幾顆北京朋友推薦的砂糖橘 大概走了十分鐘才找到在左手邊的餡老滿
好在已過了晚餐用餐時間 店內沒幾桌客人
不然我孤家寡人占一張桌子多不好意思
服務員領我上二樓 給我一張菜單 菜單上洋洋灑灑有四五十種口味的餃子 一度嚇到我
因為我腦容量有限 又想把這些口味帶回給爸媽參考 所以就把他們拍回來了
拍完才想到 我不僅腦容量小 腦子也不靈光 把菜單帶回來不就好了!!!!!
定下心來分析一下 可以看得出來就是牛羊/豬 加上各種蔬菜或菇類或蛋變化而成 其實也沒很複雜啦
服務員說一次至少要點二兩 一兩大約五個 我想這邊的度量衡應該跟台灣不一樣
不然依照半斤八兩計算 一兩大約38克 一個水餃不到八克 約莫是八顆方糖的重量也未免太小 是鴿子蛋嗎
(午覺醒來請教估狗大神 表示一斤10兩500g)
因為一個人嘛 忍住什麼都想吃的衝動
選了店內招牌老滿餃子 嗷嗷待哺等上桌
也是之前查要吃啥的時候有看到
有些餐廳的碗筷是包裝起來的 證明有清洗消毒
這是要另外付費的 一套1rmb
不過阿整趟旅程下來我也只在這間餐廳有遇到
餃子上桌了 湯匙是比例尺
可以看到其實還蠻大顆的 一個我得吃兩口 如果一口塞入嘴裡 會很難咀嚼
裡面包的有韭菜 蛋 豬肉 剔過泥腸的小蝦仁 還有湯汁
內餡有點鹹 還好我是重口味之人 所以很能適應
滿口韭菜香但沒有蝦子的甜味
我得說說那個皮
一般水餃不是強調皮薄餡多就是皮Q有嚼勁
這餃子餡是飽滿 但皮就有點點黏膩軟糊的 咬下去沒什麼勁道 大鍋煮的餃子卻煮成這樣 有點失望
可能是期待太多 才會失望吧
畢竟也是看了幾個部落客遊北京時不約而同都有推薦 其中一位甚至還出過書呢
默默吃完十顆餃子 我想他不難吃 但還沒到回訪五次的地步(也是某部落客說的)
所以我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搞不好他的強項是鍋貼
每種餃子都可以轉型做成鍋貼 每兩另加0.5rmb
在一個騎腳踏車遊北京的午後 我再度踏入這間店 想說try一下鍋貼給他一個平反的機會
選了很豬肉松花蛋 不知是北方人真有這種口味 還是單純是這間連鎖店的創意
總之我望著窗外的行人與樹 仍然很期待餃子上桌(我超餓的 大概一個小時前就在找可以吃下午茶&尿尿的地方)
餃子上桌了 半月形長得跟煮水餃不一樣
看那底部薄脆的皮 真的忍不住食指大動耶
但我還是先幫她拍了幾張遺照!?
.......
這次 皮更糊了
我不明白用煎的怎麼可以煎出這麼糊的皮
餡也是糊成一團
總而言之就是很難吃 或是我不會欣賞 搞不好北京的鍋貼走的就是這個路數
抱著勤儉持家不浪費食物的美德 我還是慢慢的把她吃完了QQ
唉 減肥不易 為何要來占我腸胃
兩次的心得下來
要不是我是雷神他妹妹 就是每個人舌頭不一樣 盡信書不如無書 不能過於相信部落客 即使時常依賴它的文章
我還是喜歡吃餃子
希望未來仍有機會在中國吃到好吃的餃子